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正文
 

私募基金火爆操盤手年收入達千萬 吸引公募人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2日 10:05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操盤手年收入可達千萬,公募人才開始轉投私募

  證券時報記者 程林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一直在裸泳”,接受記者采訪的一名私募基金操盤手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在大盤風風火火之際,私募基金也如雨后春筍,與以往不
同的是,資金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私募基金開始進入價值投資時代。與此同時,一些問題開始顯現。

  半年300%收益

  業內消息稱,深圳有超過200家大型私募基金。

  在深圳地王的一間辦公室,記者見到了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發起人A先生,該人士前幾年是一家證券機構的部門負責人,后下海。

  “一直都是錢找我們,而不是我們找錢。”A先生透露說,該基金實際上是幾個比較好的朋友,一起籌錢進行投資的,從來沒有主動對外融過資,只是憑業內的名聲和朋友介紹,才發展到現在上億的規模。

  G中金(資訊 行情 論壇)是這家私募基金較為出色的一次操作。A先生說:“中金嶺南(資訊 行情 論壇)擁有亞洲產能最大的凡口鉛鋅礦,鉛鋅精礦開采能力居全國第一,擁有的凡口鉛鋅礦的鉛鋅儲量在國內排名僅次于云南蘭坪,而品位則位居國內鉛鋅礦之首,是國內綜合質量最優的鉛鋅礦。我們注意到,2005年國際原材料市場開始上漲,公司主產品鉛、鋅、銀的市場價格不斷上升,但這并沒有同步反映在股價上。”

  從2006年初開始,A先生開始買入G中金,當時價格僅為6元左右,“我們資金量并不大,當時只有幾千萬,因此沖擊成本不高。”到現在,G中金在10送2轉增2后,價格在18元多,復權24元,上漲了300%!

  沙里淘金

  A先生把自己的理念稱為沙里淘金,“我從不去預測大盤,點數如何對我是沒有意義的,市場有的是機會,我只關心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是否發生變化,是否有還沒被市場發現的投資機會。”

  另一家私募基金操盤手更認為,市場的墨菲定律———永遠有80%投資者虧損的法則說明,成功的投資者永遠不要和人群站在一起,“證券市場每日價格的波動是持續和毫無意義的,市場只不過是大眾各種心理的隨機反映,市場永遠是錯的,大眾永遠是錯的。”

  這類私募基金開始信奉企業的內在價值,他們相信,從長期衡量,企業的股價一定會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要尋找在不同行業里能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存活下來,并且有比較高的成功確定性的企業。

  有的私募基金甚至開始了相對長期的投資,在業內有一定知名度的赤子之心基金經理趙丹陽對記者表示,該基金關注并投資張裕(資訊 行情 論壇)B(資訊 行情 論壇)股,已經有三年了,他本人不但曾經到該公司實地調研,還對具體產品的銷售進行過調查。“張裕在中國有百年品牌,這是一種稀缺資源,質地相當好;而作為消費品行業,在國際上的估值相當高,消費升級和價格的提升,都會提高這類公司的價值。”

  從三年前的5元多到現在的21元,張裕B股上漲了近三倍,“赤字之心基金三年的收益率在280%左右。” 趙丹陽表示。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表示,與以往依賴消息不同,私募基金也開始了嚴格的投資調研,“比如電器公司,我們會去調查它的實際產品銷售情況,季節變化的影響,競爭對手的價格變化;比如醫藥公司,我們會調查醫生對產品質量效果的反映,從零售終端產品生產日期的新舊,也可以看出產品受歡迎程度。”

  私募基金模式揭秘

  一位私募基金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了目前行業運作的具體模式,私募基金由市場需求自發成長,但實際運作有三種模式:

  一、公司模式。這種模式又分兩種,一種以“委托代理”的方式接受外來資金;另一種本身就由股東投資,一般不接受外來資金,此類公司相對投資規模比較大,一般都在幾千萬元以上。 

  二、個人模式。以較有名氣的股評人士或研究人員命名的各類工作室,是目前最公開最常見的私募基金。在深圳,一些著名咨詢機構下的工作室,只要有50萬就可以達成合作的口頭協議。

  三、精英型基金。這一類是一些基金公司或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紛紛跳糟出來自己做業務,有的是利用原來的關系從社會募集資金,有的是幾個朋友湊錢委托其中一個人來操作,本文中的A先生即是此模式。

  在利益分配上,私募基金大多會按產品實際收益來劃分。該人士介紹,以現在的市場情況,大致是以下情況,如果收益在10%以上,則全部是客戶的收益;如果收益在20%以上,則基金與客戶三七開;如果收益在50%以上,則基金七客戶三;收益在100%以上的部分,全部歸基金。

  該人士透露,現在規模超過1個億的私募基金比比皆是,不少今年收益都在100%以上了,做得比較好拿到上千萬收入的私募基金操盤手大有人在。而業內傳言,有期貨第一操盤手之稱的某人士也在做私募基金,年收益已到2-3億,個人提成更是天文數字。

  公募人才轉投私募玄機

  私募基金如火如荼的背后,是一些公募基金人士的轉投,在大行情到來之際,有著大資金操作基礎的公募基金人士自然有更強的操作能力。不過,基金業內一些人士認為,這里面暗藏玄機。

  不久前,深圳某老牌基金刊登了其副總經理離任的消息,業內人士稱,該人士是主動離開公司,做私募基金去了。實際上,從近年開始,已經有不少公募基金經理投身到私募基金行業里去。一位已做私募的前基金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離開基金公司,是觀念上的差異,投資本身是快樂的,但做公募基金每時每刻都得為凈值排名擔心,時刻都感到壓力;另外,基金公司經常做一些與投資無關的無用功,令人困擾,而私募基金里就沒這個問題。

  一些公募基金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個人收入是一大原因,做公募基金是拿工資,而做私募是直接拿利潤分成,刺激的多。“公募基金一年也就30多萬,私募做好了就是上百萬上千萬,而且現在還是大牛市。”該人士說。

  與此同時,一些公募基金的人士開始懷疑,由于現在不少私募基金的操盤手是從公募轉投,這樣,利用以前的關系網和資源,就可以無成本地拿到基金的調研成果,甚至可以掌握自己熟悉的公募基金的股票操作進退。私募基金可以利用內幕消息,先一步建立倉位,先一步出貨,這才是它們獲取巨額利潤的基礎。

  “在洪都航空(資訊 行情 論壇),五糧液(資訊 行情 論壇)等操作中,私募基金為何敢這樣大舉進入,我認為這里面有相當的疑點。”一位基金公司負責人指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3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